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 > 正文

骄傲的马斯克,拖了特斯拉的后腿

  • 旅游
  • 2025-04-13 11:04:03
  • 9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新周刊 (ID:new-weekly),作者:福里斯特,编辑:DR,题图来自:AI 生成

" 特斯拉越来越像是未来的主宰,但说到眼下,却并没有多少底气。"

《华尔街日报》著名记者提姆 · 希金斯在其著作《极限高压:特斯拉,埃隆 · 马斯克与世纪之赌》里的这句话,在今天显得格外刺耳。

在老板埃隆 · 马斯克口中,特斯拉身上牢牢绑定着 " 不简单 " 的光环。但和几年前一路高歌的境况相比,这家全美锋芒最盛的造车新势力,变成了半个地球都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。

去年美国大选之后,心怀青云之志的马斯克,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左膀右臂,把他一向狂热和偏执的管理风格注入美国政坛,顺便为特斯拉站台带货,希望让特斯拉 " 再次伟大 "。

政商两开花,名利都想抓,马斯克打响的如意算盘,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怎么回事,只是有没有用就得两说了。

短短三个月后,马斯克的人设摇摇欲坠,并确认将离开白宫,特斯拉的股价与市值也随之腰斩,更不用提销量—— 2025 年开年之后,特斯拉在全世界似乎 " 都卖不动了 ",销量直愣愣地滑铁卢。

今年 4 月 3 日,特斯拉交出了一份近三年以来的最差的阶段性业绩。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,特斯拉当季全球交付量为 33.67 万辆,同比下滑 13%,被外界贴上了 " 惨烈 " 的标签。

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,33.67 万的数字,不仅远低于华尔街普遍平均预期的 37 万辆,也达不到投资机构所预测的 35.3 万辆 " 最悲观的预期 "。

唯一的亮点,在大洋彼岸的中国。

乘联会数据显示,特斯拉一季度在华销量 13.72 万辆,贡献 40% 的总销量之外,还创下自 2022 年以来的第一季度最高纪录。特斯拉在华最有竞争力的车型 Model Y,在今年 3 月则以 4.3 万辆的成绩稳居国内乘用车销冠。

不过,这也可能是特斯拉今年在华最好的季度成绩。在当前愈演愈烈的关税争端中,汽车及其零部件受到巨大冲击,对特斯拉来说无疑雪上加霜。未来一旦涨价,它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。

要知道,在中国前有小米汽车入局并跃升为车界网红,后有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车企高呼 " 智驾平权 ",新对手和老对手都给特斯拉带来巨大的压力;而在海外,特斯拉受到的冲击更为直接,不但在欧洲市场马失前蹄,也被本土激进分子视为眼中钉。

用 " 四面楚歌 " 来形容眼下的特斯拉,可谓恰如其分。

摩根大通的一位分析师在研报中甚至这样评价特斯拉:" 纵观汽车史,我们难以找到哪个类似案例,其品牌贬值速度如同特斯拉那样快。"

" 特斯拉车主五味杂陈 "

" 你的其他生意(现在)做得怎么样?"" 很难。" 面对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专访,马斯克先是沉默了几秒,然后长叹一口气。

有美国媒体事后描述,这位身家千亿美元的 " 钢铁侠 ",在说出 " 很难 " 两个字后 " 差点就要哭出来 "。但在镜头之外,憎恨马斯克的普通人只觉幸灾乐祸,称他咎由自取,粉转黑的人数进一步飙升。

在此之前,作为特斯拉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的马斯克,是社交媒体里毫无争议的网红。人们关注马斯克的理由五花八门:他是极客偶像;他是一个有革新意识的天才;他的愿景、热情和决心推动特斯拉发展;他很懂得如何谈笑风生;他的惊世言论实在过于出圈;他还有浪漫的火星梦 ……

比起科技圈中那些一板一眼的业界大佬,马斯克怎么看都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,以至于死忠粉和批评者无数,爱他的人摇旗呐喊,恨他的人咬牙切齿。

但这一切在马斯克和特朗普深度绑定之后瞬间消失。尤其是,马斯克所领导的美国 " 政府效率部 ",一边削减各级政府公共预算,一边大幅裁撤联邦雇员,大刀阔斧的举措令美国人愤怒不已。

作为马斯克的代名词,特斯拉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的出气筒。

于是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,美国各地出现了 " 打倒特斯拉 " 的活动,抗议的人群除了游行示威之外,还选择卖掉自己的特斯拉表达不满。在一些城市,抗议者还打砸特斯拉门店、破坏充电桩,甚至向特斯拉汽车纵火。因为马斯克 " 插手 " 欧洲政局,这股抗议示威浪潮后来还蔓延到了欧洲,抵制特斯拉的人有增无减。

抗议浪潮不断持续,那些没有选择激进卖车的特斯拉车主,成为了处在夹缝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——有人驾驶特斯拉时突然被不明人士打砸,有人发现自己的特斯拉皮卡被恶意喷上侮辱性的语言,还有人抱怨 " 收到了很多敦促自己卖车的传单 "。

更有车主的个人信息被开盒,并挂在一个名为 "Dogequest" 的网站上。这个目前已经无法访问的网站,曾要求车主公开证明自己的特斯拉 " 已经出售、与自己无关 ",否则其个人信息 " 永不删除 "。

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斯拉不被破坏,不少无奈的车主只好贴上硕大的 " 免责声明 " 标签,声明自己的特斯拉 " 是在马斯克发疯之前买的 "。在一个线上购物平台里,这些 " 反马斯克贴纸 " 占满了首页,最热门的一家网店一个月卖出了过千张贴纸。

线上购物平台亚马逊的销售列表显示,有关贴纸成为了热门货。(图 / 亚马逊截图)

" 我在 2018 年为了环保买的特斯拉,还搭配买了太阳能充电板,结果现在开特斯拉的人都被当成是特朗普的支持者。" 在被马斯克收购的社交媒体 X 上,有车主五味杂陈地说道。

" 社交货币 " 特斯拉,早就失去新鲜感了

撇开马斯克本人的政治影响力不谈,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销量不佳,其实并不令人意外—— 2024 年,特斯拉的销量神话便迎来了终结。

特斯拉今年 1 月 2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4 年特斯拉共计生产 177.34 万辆,交付 178.92 万辆,相较于 2023 年 181 万辆的交付量下降 1.1% ——这是特斯拉自 2015 年以来首次出现交付量下滑的现象。与此同时,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电动车交付量同样出现下滑的现象,交付数量同比下降 3% 至 91.67 万辆。

降幅看起来并不大,但资本市场却不买账,毕竟马斯克曾经信誓旦旦地向所有人保证 "2024 年销量将会略高于 2023 年 "。在数据公布当天,特斯拉市值大跌 6.08%,一夜之间蒸发 788 亿美元(约 5752 亿人民币)。

纵观 2024 年全年,特斯拉最大的业绩亮点仍然在中国,卖出了超 65.7 万辆电动车,同比增长 8.8%,最后一个月销量更达到 8.3 万辆,环比增长 12.8%,双双创下历史新高。

但让人尴尬的是,此番耀眼的销量,却没有带来应收数字的增长。

特斯拉后续公布的 2024 年财报显示,其全年在中国市场营收为 209.4 亿美元,同比下降 3.7%。而在全球,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收入为 770.7 亿美元,同比跌 6 个百分点;市场更关注的净利润则为 70.91 亿美元,同比下挫达 53%。

利润腰斩,绕不开特斯拉惯用的 " 以价换量 "。尤其是在中国,为了应对竞争,在国内生产、销售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在过去几年频频降价,且每次降价都能掀起一场力度不小的舆论关注。

只不过车圈早已对价格战的剧本感到麻木,甚至厌烦。当降价成为家常便饭,许多准车主不可避免会抱持 " 买涨不买跌 " 的心理,宁愿继续当个 " 等等党 ",也不愿意贸然砸出几十万买个大玩具回家。

更何况沉迷 AI 不能自拔的特斯拉,已经太久没有给全世界的车圈带来新鲜感了。

特斯拉的车型矩阵里,目前依然只有 "S3XY" 四个门派,当然还有那辆只在美国生产销售、外观棱角分明但表现差劲的 " 赛博皮卡 "Cybertruck。

至于风靡全球的主流车型—— Model 3 和 Model Y,自上市以来基本上没有做出大刀阔斧的迭代升级,只在细节上修修补补,多少有些令人审美疲劳。比如今年年初推出的 " 焕新版 "Model Y,仅仅更换了前后大灯,取消了 " 反人类 " 的方向盘转向灯,并在座椅上进行优化,除此之外别无改变。

近几年,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汽车厂商都在奋起直追,争先恐后地发布对标 "S3XY" 的新车,在尺寸、续航、加速、充电速度、品牌优势等各个方面围剿甚至完全超越特斯拉。

当消费者能够选择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,产品线长期单一的特斯拉,在人们心中早已经不是特殊的一个,自然也很难被更多准车主放在 plan A 的位置。

特斯拉还能带给我们多少惊喜?

在马斯克眼里,特斯拉 " 从来都不是一家简单的汽车公司 ",卖车属于特斯拉 " 眼前的苟且 ",最终目标是要搞能够代表未来的 AI。

也正因为如此,马斯克从 2022 年开始便不断为特斯拉注入 AI 灵魂。这一年,仍属小众的 FSD(完全自动驾驶)功能开始成为热门,传说中的 Robotaxi 被推到台前,就连看似不靠谱的人形机器人 " 擎天柱 "(Optimus)也被马斯克请到了舞台中央——尽管刚露面时,它还需要被工作人员搀着。

绝大多数消费者只对 FSD 更感兴趣,而这也是不少国内消费者选择购买特斯拉的其中一个原因。在新能源汽车品种鲜少的年代," 智能驾驶 " 毫无疑问是汽车接轨未来的吸引力法则。

直到今年 2 月 25 日,被改名为 "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" 的 FSD 正式开始向中国特斯拉车主推送。此时,智驾已经被新能源汽车市场所接受,国产新能源车企从拼 " 开城 " 到拼 " 全国都能开 ",比亚迪们甚至掀起 " 智驾平权 " 的浪潮。

而在中国市场姗姗来迟的 FSD,一度被外界视为特斯拉 " 打赢翻身仗 " 的利器,哪怕这套阉割版的系统要价 6.4 万元人民币,收集中国的道路数据只能通过 " 刷视频 " 来训练。

可惜的是,有想要尝鲜体验的汽车博主斥资买下了这套系统,并在川流不息的大马路上直接路试,结果却并不如意:开启 FSD 之后的特斯拉疯狂压实线,甚至还出现闯红灯、把非机动车道识别为辅路的情况," 一路开下来,驾照分都不够扣 "" 不能说是惊喜,更像是惊吓 "。

著名汽车博主陈震曾试用特斯拉 FSD,却在一天之内领到七张罚单。(图 / 哔哩哔哩 @萝卜陈震同学)

不尽如人意的路试,毫无疑问会让 FSD 在华的竞争角力蒙上阴影。即便特斯拉后来官宣 " 限时一个月免费开放 FSD",但如果拿不出更好的表现,恐怕也很难挽回想要智驾的特斯拉车主。

比起马斯克心心念念的 AI 实践,消费者也许更在意的是马斯克过去反复提起的 " 更便宜的特斯拉 ",毕竟汽车业务依旧是特斯拉的主心骨。

按照规划,外界呼唤已久的廉价车型 Model 2(一说 Model Q)有望今年发布,国产版本有望拉低至 15 万元左右。只不过,至少到五月份之前,马斯克的心思都还在政坛上,这款万众期待的 " 平价特斯拉 " 能否如期面世,没有人知道。

眼下暗流涌动的全球贸易角力,也无法给特斯拉留下更多的幻想空间。究其原因,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跌落神坛往往只是由于一个不经意间的疏忽,或者是不按寻常出牌的决策——国内是如此,国外亦是如此。

被马斯克深度绑定的特斯拉,过去是扰动全球的新能源 " 鲶鱼 ",屡屡给全球消费者制造惊喜。但如今的汽车市场选择众多,曾经 " 不简单 " 的特斯拉,渐渐在残酷的竞争中变得平庸、无聊。它还能继续带给世界多少惊喜,恐怕马斯克本人也说不清楚。

马斯克曾在《马斯克传》的扉页上写了这么一段话:" 对于所有曾被我冒犯的人,我只想对你们说,我重新发明了电动车,我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。我要是个冷静、随和的普通人,你们觉得我还能做到这些吗?"

比起对改变世界的过分沾沾自喜,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或许更应该意识到,想要走出 " 很难 " 的境地,也许只有 " 重新认清自己 " 一条路可以走。

参考资料:

[ 1 ] 《极限高压:特斯拉,埃隆 · 马斯克与世纪之赌》(美)提姆 · 希金斯(Tim Higgins)著;孙灿译上海译文出版社

[ 2 ] 《特斯拉,好像卖不动了?》盐财经,2025-3-27

[ 3 ] 《特斯拉,着急了》汽车公社,2025-3-19

[ 4 ] 《马斯克 " 带崩 " 特斯拉?》财经杂志,2025-3-11

[ 5 ] 《一天跌掉 9000 亿,新 Model Y 能救特斯拉吗?》字母榜,2025-3-11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新周刊 (ID:new-weekly),作者:福里斯特,编辑:DR
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