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 正文

刚刚,万科大换血!

  • 汽车
  • 2025-02-05 20:33:03
  • 19

  来源:地产大爆炸

刚刚,万科大换血!

  春节前后,万科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管理层“大换血”。

  从董事会到核心管理层,再到中高层职能部门,大批国资背景高管陆续接任。

  短短数周内,万科的治理结构发生巨变。这家曾经的地产民企标杆正深度融入国资体系,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
  01

  春节前:董事会与核心管理层改组,国资全面接管

  2024年12月29日,万科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大调整。

  原董事长郁亮卸任,来自深圳地铁集团的辛杰正式上任成为新任董事长。

  这一变化标志着深圳国资对万科的控制进一步强化。

  与此同时,原CEO祝九胜也宣布离职,由原万科南方区域首席执行官谭华杰接任。

  原核心管理层中多位高管纷纷调整岗位或离职,这一系列人事调整震动了整个地产行业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新任董事长辛杰不仅在深圳地铁集团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,还曾主导过多个重大城市开发项目,被视为深圳国资系统中极具实战能力的高层之一。

 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,这次高层换血显然不是单纯的公司内部调整,而是国资体系深度介入的信号。

  深圳地铁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,显然希望通过掌控董事会和核心管理层,实现对万科的全面治理与资源整合。

  02

  春节后:中高层再迎大调整,国资精英全面接管

  节后上班第一天,万科内部再次公布了一批拟任职的中高层名单。

  这批高管几乎清一色来自深圳国资系统,涵盖总部主要职能部门以及开发经营事业集团的多个一把手岗位。

  这些新任高管不仅年龄结构相对年轻,背景也极其亮眼,代表了国资系统中的精英力量。

  具体名单如下:

  赵正阳:拟任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总经理,现任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,拥有丰富的投融资和资产管理经验。

  肖静华:拟任财务资金管理部总经理,现任深铁集团专家,资深财务管理背景,高级会计师职称。

  商德良:拟任法务部总经理,现任深铁集团专职监事,具备法律专业背景,历任多个国资企业法律合规管理岗位。

  王智余:拟任北京区域管理部总经理,现任深铁置业副总经理,拥有建筑工程与房地产管理的跨界经验。

  陈武:拟任华东区域管理部总经理,现任广州市天健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,在区域市场拓展方面表现突出。

  万梅:拟任集团办公室副主任,现任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纪检监察室主任,具备纪检与企业治理经验。

  鄢伯通:拟任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,现任深圳市中小担保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,年轻有为的投融资管理专家。

  段军:拟任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,现任深圳地铁置业集团副总经理,清华土木工程背景,技术实力过硬。

  李海洋:拟任成本总监,现任深铁物业高级督导,具备成本与工程管理经验。

  郭伟:拟任安全总监,现任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安全总监,深耕工程安全管理领域。

  从这些人选背景来看,国资不仅在财务、法务、开发经营等核心职能领域实现了全面接管,还进一步布局了区域管理层。

  这批国资精英的到来,意味着万科正在从内而外进行“国资化”重构。

  03

  国资深度介入的逻辑

  过去一年,万科面临的流动性危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

  450亿巨亏、债务兑付压力、部分资产价格下滑,都让这家地产巨头风雨飘摇。

  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深圳地铁集团,则在关键时刻果断出手,通过资产接盘、债务援助以及资本注入等手段为万科输血。

  然而,这种“救援”并非没有代价。

  从董事长辛杰的上位,到如今大批国资背景高管的接任,万科的管理决策权正在逐步向国资倾斜。

  分析人士认为:“国资接管并不是简单的财务救援,而是深度战略布局的一部分。对于万科来说,这意味着从市场化的民营模式逐步向国资化模式转型。”

  众所周知,万科曾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化运作的典范,以灵活的机制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闻名。

  然而,当前行业寒冬中,市场化的打法似乎难以为继。

  国资深度参与后,万科是否还能保持过去的市场敏锐度,成为一个巨大疑问。

  国资体系下的企业往往面临更长的决策链条、更复杂的审批流程,这与地产行业的高周转模式天然存在矛盾。

  有业内直言:“短期来看,国资的接管能帮助万科稳定局势,但长期来看,是否会削弱其竞争力和市场反应能力,仍需观察。”

  04

  “一揽子”计划能否奏效?

  在管理层完成重组之后,万科的新任管理团队迅速推出了一套覆盖资产、债务、业务和管理机制的“一揽子”改革方案,试图从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两方面进行全面“自救”。

  1. 资产盘活:聚焦核心业务,清理非核心资产

  万科在过去几年积累了大量非核心资产,包括产业园区、文旅项目以及部分低效商业地产。这些资产虽然账面价值可观,但现金流贡献有限,甚至拖累了整体财务表现。

  根据新管理层的规划,万科将分阶段处置这些非核心资产。

  第一阶段:以产业园区和文旅资产为主,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30%的资产处置。

  第二阶段:聚焦商业地产和低效存货盘活,通过与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合作,引入信托、REITs等工具优化资产结构。

  这一策略被视为万科优化资产负债表的关键一步,预计将释放超过300亿元的现金流,为公司提供资金缓冲。

  2. 债务优化:引入国资援助与市场化融资并举

  万科目前面临超过2000亿元的有息负债,其中短期债务压力尤为明显。为了缓解偿债压力,新管理层启动了多层次的债务优化计划。

  国资援助:深圳地铁集团以及其他国资背景金融机构将为万科提供总额超过50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,包括定向融资和债务置换。

  市场化融资:通过发行中期票据、资产支持证券(ABS)等工具进行市场化融资,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。

  业内人士分析,这一组合拳不仅有助于缓解短期债务压力,还能为万科争取到更长的战略调整窗口期。

  3. 业务重心调整:回归住宅主业,谨慎布局新业务

  过去几年,万科在长租公寓、商业地产、物业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布局。然而,这些新业务并未带来预期的利润增长,反而消耗了大量资金与管理资源。

  为此,新管理层明确提出业务“聚焦战略”:

  住宅主业优先:加强核心城市的住宅项目开发,尤其是针对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的高端改善型需求。

  谨慎扩展新业务:对于长租公寓等业务采取“减负求稳”策略,通过合资、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。

  这一业务调整标志着万科从“多元化探索”回归“聚焦住宅”的战略转变。

  4. 管理机制革新:引入国资治理模式与市场化激励并行

  随着大批国资背景高管的加入,万科的治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。

  国资治理模式引入:强化内部审计、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,确保公司运营更加稳健。

  市场化激励机制保留:为了避免“国资接管”导致的效率下降,新管理层明确表示将保留市场化的薪酬与激励机制,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。

  这一“国资与市场并行”的管理模式被视为万科在治理结构上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
  尽管“一揽子”方案规划详尽,但其执行效果仍存在诸多挑战。

  首先,非核心资产的处置能否顺利进行,仍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买家的接受意愿。

  其次,债务优化过程中市场化融资是否能够如期到位,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稳定性。

  此外,业务重心的调整需要时间和资源的重新分配,短期内可能无法看到显著的业绩改善。

  然而,国资的深度介入也为万科带来了更多资源与政策支持。

  尤其是在当前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,国资力量的加持无疑为万科提供了一张“护身符”。

  结语

  站在新起点的万科能否重回巅峰?

  从民企标杆到国资深度参与,万科的命运转折正映照着整个行业的变化。

  当市场化打法失效时,国资参与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
  然而,这种转变能否为万科带来真正的重生,还是让它逐渐失去市场活力,仍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

 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,万科如何平衡国资控制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矛盾,将决定其未来能否重回行业巅峰,或者成为另一个“失速”的巨轮。

有话要说...